P產(chan) 品分類RODUCT CATEGORY
(一)標準是衡量事物的準則。工程技術標準應具有先進性(體(ti) 現科技成就和先進經驗)、公眾(zhong) 性(有關(guan) 方麵一致或基本同意並共同製訂)、約束性(形成規範或文件)及效益性(促進*的公眾(zhong) 利益)的特征。衡器產(chan) 品是商品交換、物資流通、科學研究等各領域用於(yu) 測重的裝置,在生產(chan) 流程中作為(wei) 配套裝置對控製產(chan) 品質量、提高生產(chan) 效率、改善勞動條件都起著重要作用。因此,衡器產(chan) 品自身的標準(包括產(chan) 品質量標準、工藝標準、技術標準、管理標準和檢測標準等)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(yi) 。控製衡器產(chan) 品標準,一方麵由國家通過立法進行宏觀管理;另一方麵就是抓好標準化工作。標準化是製定、發布、實施標準的過程,目的在於(yu) 使科技、經濟領域共性問題獲得*秩序和*效益。因此,標準化工作是保證產(chan) 品質量、推動技術進步和趕超世界水平*的一項基礎性工作。
新中國誕生後,國家在五十年代就頒布了一係列規範工農(nong) 業(ye) 生產(chan) 和基本建設的規程、標準;1962年國務院頒布的《工農(nong) 業(ye) 產(chan) 品和工程建設技術標準管理辦法》是建國以來標準化工作的*個(ge) 全國性的行政法規;1978年國務院批準成立國家標準總局,次年國務院批準頒布了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管理條例》,標誌著標準化工作進入了一個(ge) 新的發展時期;1981年頒布的《工業(ye) 企業(ye) 標準化管理辦法(試行)》使我國工業(ye) 企業(ye) 的標準化工作有了統一的基礎;1985年,經國務院批準、由國家標準局頒布實施的《產(chan) 品質量監督試行辦法》,是實施產(chan) 品質量監督的一項重要行政法規;1988年發布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》則把標準化工作全麵納入法製軌道。
(二)早在六十年代初期,行業(ye) 歸口管理部門就著手調研、起草、製訂了台秤和案秤的質量標準、技術標準和統一圖紙,1964年批準為(wei) 輕工業(ye) 部標準,次年批準為(wei) 國家試行標準,1985年成為(wei) 國家標準;同期還製訂了台秤和案秤的主要配套件--計量杠杆的質量標準、鋼體(ti) 鑲銅片計量杠杆的標準和統一圖紙。七十年代初,針對大型衡器產(chan) 品結構差異較大、規格繁雜混亂(luan) (如僅(jin) 地中衡從(cong) 0.5t到50t稱重區間內(nei) 即多達幾十個(ge) 規格,台麵設計尺寸則多達上百個(ge) ,承重杠杆也有一字形和三角形之分)和不少產(chan) 品質量低劣的狀況,輕工業(ye) 部又組織了相當規模的力量進行範圍廣泛(包括對生產(chan) 廠家和用戶--汽車、拖拉機的管理部門及重點鋼廠、化工廠、發電廠等)的調查,本著既有科學性、對比性,又有市場適用麵廣泛性,同時兼顧大多數生產(chan) 廠家接受能力(時用模具更換少、一次性投資較小)的原則,先後起草製訂了5t、15t、20t和30t(依台麵尺寸分A型--3米×7米和B型--3米×2米)5個(ge) 規格型號的地中衡產(chan) 品標準,並確定采用一字形承重杠杆;起草製訂了2t、3t兩(liang) 個(ge) 規格的地上衡標準,確定采用三角形承重杠杆,1972年10月按新標準製造的樣機通過鑒定後,即由輕工業(ye) 部批準為(wei) 部頒標準,經1982年修訂,1985年批準為(wei) 國家標準。1975年組織製訂了通用機械指針、表頭的技術標準,1976年經輕工業(ye) 部批準為(wei) 部頒標準草案。在當時衡器工業(ye) 總體(ti) 上處於(yu) 比較落後的階段,輕工業(ye) 部組織衡器行業(ye) 的幾乎全部技術力量製訂產(chan) 品的標準和統一的圖紙,這是加強行業(ye) 管理的重要舉(ju) 措,為(wei) 行業(ye) 的健康起步和技術進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先後參加上述機械式衡器產(chan) 品標準的調研、起草製訂和樣機試製、鑒定各項工作的有長春、沈陽、大連、南京、天津、北京、長沙、武漢、徐州和上海東(dong) 方等衡器廠和有關(guan) 單位。1976年至1990年還先後製訂了機械式配料秤(料鬥秤)、滾輪式機械皮帶秤、GGT靜態機械式軌道衡、電子計價(jia) 秤、電子皮帶秤、電子吊秤、電子料鬥秤、電子軌道衡、電子汽車衡、電子台秤、稱重傳(chuan) 感器、彈簧度盤秤等標準,其中絕大多數被批準為(wei) 國家標準。當時還采取了定點生產(chan) 、主關(guan) 件和通用件專(zhuan) 業(ye) 化生產(chan) 、統一供應標準圖紙、定點生產(chan) 設備等措施,以確保貫徹標準的嚴(yan) 肅性,並取得了有效的成果。
(三)為(wei) 了加強衡器行業(ye) 的標準化工作,經國家標準局與(yu) 輕工業(ye) 部批準,1987年成立了全國衡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(hui) 。當年10月(17日)召開了成立大會(hui) ,討論通過了《全國衡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(hui) 章程》和《全國衡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(hui) 秘書(shu) 處工作細則》,決(jue) 定將秘書(shu) 處設在沈陽輕工機械設計研究所,由該所派員擔任標委會(hui) 秘書(shu) 長,負責秘書(shu) 處日常工作;大會(hui) 選舉(ju) 產(chan) 生了*屆(任期三年)委員會(hui) ,由28名委員組成,他們(men) 中的絕大多數來自行業(ye) 內(nei) 主要科研單位和重點企業(ye) ,是長期從(cong) 事技術或技術管理工作的專(zhuan) 家和技術骨幹;根據輕工業(ye) 部機械局推薦,金城任標委會(hui) 主任委員,王燕華擔任副秘書(shu) 長。全國衡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(hui) 受國家標準局和輕工業(ye) 部質量司、機械局領導,主要任務是開展對國家標準和行業(ye) 標準的製、修訂工作;部分經費由國家撥款補貼。標委會(hui) 成立後,衡器行業(ye) 的標準製、修訂和宣貫工作納入了有計劃的軌道。為(wei) 了評定產(chan) 品質量等級,為(wei) 評優(you) 和發證做好基礎工作,標準化委員會(hui) 先後製訂了台秤、案秤、計量杠杆、地上衡、地中衡、軌道衡、電子計價(jia) 秤、電子汽車衡、皮帶秤、電子吊秤、稱重傳(chuan) 感器、電子天平等10餘(yu) 個(ge) 產(chan) 品的質量分等規定;為(wei) 貫徹建議和執行新標準,多次召開標準宣貫會(hui) ,為(wei) 企業(ye) 培訓了標準化工作人員。為(wei) 貫徹有關(guan) 的國家新基礎標準,先後多次修訂了台秤、案秤、地上衡、地中衡等產(chan) 品的圖樣。截止到"八五"計劃末期,衡器行業(ye) 共製訂了31項國家標準和行業(ye) 標準(包括產(chan) 品標準和基礎標準),其中80%以上是參照法製計量組織(OIML)有關(guan) 建議製訂的,為(wei) 我國衡器產(chan) 品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。
(四)協會(hui) 成立後即積極參與(yu) 衡器行業(ye) 的標準化工作。在八十年代中期,協會(hui) 就組織或參與(yu) 標準和圖紙的製、修訂和宣貫、推廣工作,積極協調會(hui) 員之間的關(guan) 係,以推動產(chan) 品標準的順利實施和實現專(zhuan) 業(ye) 化生產(chan) 。九十年代初期,為(wei) 解決(jue) 杆秤嚴(yan) 重危害市場的問題,協會(hui) 一方麵積極向政府呼籲,一方麵著手組織彈簧度盤秤規格、圖紙的規範工作,組織樣機和標準件的試製、鑒定和推廣,並為(wei) 此多次召開規模不等的會(hui) 議,以求在生產(chan) 彈簧度盤秤的會(hui) 員企業(ye) 內(nei) 達成共識;同時還積極組織電子計價(jia) 秤生產(chan) 廠家開發試用性更廣的產(chan) 品,提高現有產(chan) 品質量,為(wei) 替代杆秤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。1994年9月,國家技術監督局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發出《關(guan) 於(yu) 公眾(zhong) 貿易當中限製使用杆秤的通知》,提出大體(ti) 用三年時間在全國大中城市公眾(zhong) 貿易中取締杆秤,使替代杆秤這一曆史性的變革有了法律依據,兩(liang) 局於(yu) 同年11月在京召開了新聞發布會(hui) ,向各界和媒體(ti) 作了通報,協會(hui) 李家琳會(hui) 長和部分會(hui) 員企業(ye) 代表出席了新聞發布會(hui) ,李家琳會(hui) 長在會(hui) 上發表了講話,會(hui) 上還公布了中國衡器協會(hui) 、中國計量協會(hui) 關(guan) 於(yu) 電子計價(jia) 秤和彈簧度盤秤的測評結果,向全國正式推薦15個(ge) 企業(ye) 22種型號的電子計價(jia) 秤和11個(ge) 企業(ye) 15種型號的彈簧度盤秤。協會(hui) 傾(qing) 全力配合政府的這一*公眾(zhong) 貿易市場計量欺詐行為(wei) 的重要舉(ju) 措,積極組織產(chan) 品投放市場,以保證替代工作協調有序和市場的穩定。據統計,年度內(nei) 投入市場電子計價(jia) 秤近20萬(wan) 台、彈簧度盤秤約150萬(wan) 台;1995年電子計價(jia) 秤銷量,比上年增長近五成;而彈簧度盤秤銷量近百萬(wan) 台,比上年增長兩(liang) 倍。更重要的是產(chan) 品換代推動了行業(ye) 的技術進步,密切了衡器行業(ye) 同社會(hui) 的關(guan) 係。
隨著改革的推進,標準化工作更多地依托協會(hui) 具體(ti) 操作。1996年全國衡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(hui) 進行了換屆;1997年初標委會(hui) 召開二屆二次會(hui) 議,增補了8名委員,並決(jue) 定由協會(hui) 王燕華任主任委員。由於(yu) 產(chan) 品換代進程加快,以及同OIML的建議接軌,原有標準修訂和新標準製訂工作量加大;同時標委會(hui) 還請有關(guan) 專(zhuan) 家共同解決(jue) 標準和規程的協調統一問題,以便於(yu) 企業(ye) 實施標準。1996年至2002年,在協會(hui) 的直接支持下,標委會(hui) 加快了標準的製修訂工作:首先申辦廢止4項已經落後、應予淘汰的產(chan) 品標準(如杆秤標準);然後依據OIML頒布的建議,將案秤、台秤和固定式杠杆秤、杠杆式地上衡等4項國家標準合並為(wei) 1項《非自行指示秤》國家標準,將輕軌衡與(yu) 機械軌道衡國家標準合並為(wei) 《非自行指示軌道衡》國家標準,並修訂上報;將所有已達修訂年限的標準全部等效采用建議進行修訂;新製訂了定量包裝秤標準《重力式自動裝料衡器》。到2002年末,標委會(hui) 完成製修訂國家標準10項、行業(ye) 標準4 項,其中已獲批準發布實施10項、上報待批4項;此外,列入修訂計劃的尚有5項,列入新標準製訂計劃的有1項。目前,衡器行業(ye) 已頒布執行的國家標準 計13項,專(zhuan) 業(ye) 標準8項。這些標準覆蓋了我國現已批量生產(chan) 的所有衡器產(chan) 品,同時含有《衡器術語》、《電子衡器安全要求》、《衡器產(chan) 品型號編製方法》等基礎標準。
九十年代在全國範圍內(nei) 開始的ISO9000係列質量認證,把企業(ye) 的基礎管理推進到更高水準,1994年梅特勒-托利多(常州)衡器有限公司首先通過認證,隨後濟南金鍾電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、山東(dong) 泰山衡器股份有限公司、上海實業(ye) 衡器公司、上海大和衡器有限公司、中國航空總公司中原電測儀(yi) 器廠、鄭州恒科實業(ye) 有限公司等一批已為(wei) 的企業(ye) ,也相繼通過了ISO9000認證;與(yu) 此同時,上海大和衡器有限公司、上海實業(ye) 衡器公司和太行儀(yi) 表廠電子衡器分廠生產(chan) 的電子計價(jia) 秤經考核,取得了OIML認證證書(shu) ,標誌我國的電子衡器產(chan) 品已有能力進入市場。2002年,梅特勒-托利多(常州)稱重設備係統有限公司又在行業(ye) 中通過ISOI400I環境管理體(ti) 係認證,帶動中國衡器企業(ye) 管理向更高的水平發展。
13381559975
honeyzeng2006@126.com
021-67768220
版權所有© 2025 星空棋牌官方版游戏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:
技術支持: sitemap.xml
13381559975
13917681176